为搭建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之间的桥梁,助力北外师生深入理解民事检察制度的内涵,提升将法律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025年4月23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五讲在太阳成集团tyc41183图书馆四层会议室如期举办。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国家检察官学院民事检察教研部教授邵世星担任主讲人,以“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及实践情况”为主题进行讲授。讲座由太阳成集团tyc41183院长米良教授主持,太阳成集团tyc41183教工支部党员教师及各年级研究生代表参加学习。开场时,米院长对主讲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主讲人在检察领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为讲座营造了良好的开场氛围。

讲座伊始,邵教授首先对民事检察的基础概念进行了清晰阐释,帮助师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随后,他深入讲解了“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格局”,剖析检察机关在各监督维度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全面介绍了检察机关的八大职权,使师生们对检察职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随后,邵教授按照精心设计的脉络就主旨内容展开讲解。在“立法演变”板块,邵教授梳理了民事检察相关立法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立法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如社会经济变革、法治理念演进等,展现了立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工作构成和办案情况”部分,邵教授结合详实的数据和丰富案例,介绍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的类型及数据情况。特别强调了数字检察赋能的重要性,以绍兴市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裁判文书指挥监督系统”为例,展示了数字技术如何提升民事检察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部分,邵教授提出了围绕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研究要点。在宏观层面,探讨如何从国家法治建设的整体布局出发,推动“四大检察”之间的协同治理,提升法律监督的整体效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微观层面则聚焦于具体案件办理流程的优化、监督方式的创新,以及如何在个案中实现公平正义与法律监督效果的最大化。
在互动环节,本院黄琳老师结合民事执行实务中的疑难“终本”“终结”问题,邀请邵教授进行专业探讨。对此,邵教授从立法本意与司法实践两个维度作出回应,引发热烈讨论,现场氛围活跃、交流充分。

讲座最后,米院长对邵教授的精彩分享表达诚挚感谢,并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且深入地解读了民事检察。米院长强调,讲座不仅让师生们系统学习了民事检察知识,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师生提供了从理论走向实务的学习范式。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将讲座所学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加强对检察领域的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法学素养,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是检校交流的又一次生动实践。邵世星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带来了一场关于民事检察制度及实践的精彩专业讲解,其内容详实、剖析精妙,令人受益匪浅。通过邵教授的讲解,北外师生对民事检察工作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同学们的职业认同感显著增强,理论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培育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需求的高水平法治人才筑牢了根基。
